川西坳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机制

作者: 李智武 [1] ; 刘树根 [1] ; 林杰 [1] ; 汤聪 [1] ; 邓宾 [1] ; 孙玮 [1]

摘要:川西坳陷是晚三叠世以来于四川盆地西部发育起来的前陆坳陷,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多期次构造运动。受西缘龙门山冲断带、北缘米仓山构造带和南缘川滇构造带的影响,川西坳陷相应发育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三组主要构造。川西坳陷现今构造具有东西倾向分带、南北走向分段和垂向分层的变形特点,据地表构造形迹和地腹构造展布,可划分为三个变形区(带):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主要受龙门山冲断带影响,发育北东向构造 川西北低平褶皱区同时受龙门山和米仓山构造带的影响,发育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 川西南低缓断褶区同时受龙门山和川滇构造带的影响,发育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构造。川西坳陷的构造形成受控于三大因素:基底结构和中下三叠统富膏盐岩层的分布提供了边界条件和物质基础,而周缘构造带影响下的多期、多组构造最终造就了倾向分带、走向分段、垂向分层以及复合-联合构造格局。


上一篇:川中磨溪与龙女寺雷口坡组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差异性
下一篇:海相碳酸盐岩海相碳酸盐岩区油气保存条件的古流体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盆地中部下组合为例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成都理工大学版权所有 © 2015  蜀073568422号
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邮政编码:61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