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煤盆地表生热液铀成矿理论及证据:以伊犁盆地南缘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系为例

作者: 时志强 [1] ; 杨小康 [1] ; 王艳艳 [2] ; 杜怡星 [1] ; 肖凯 [1] ; 段雄 [1]

摘要:基于伊犁盆地南缘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系砂岩铀矿露头剖面与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及显微薄片测试与分析、有机质成熟度测试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砂岩铀矿中常见的红、褐色“氧化带”砂岩及“过渡带”白色砂岩属于烧变岩,提出表生热液的概念,由此将煤层自燃与砂岩铀矿的形成联系起来,提出中国北方含煤盆地煤层自燃促进铀的富集成矿的设想.即煤层在新生代干旱气候条件下自燃,在相对湿润气候条件下大气降雨影响煤的自燃,形成表生热液,携带从自燃煤层及附近高温烧烤岩层中释放的U 6 + 沿渗透性岩层流动,在流动遇阻及温度降低条件下铀元素从(已经降温的)表生热流体中析出,并富集成矿.该成矿模式对中国北方陆相盆地“层间氧化带”、“潜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提出新的成因解释.其证据主要体现在(1 )烧变岩与铀矿在空间上的相关性;(2 )“ 氧化- 还原带”砂岩微观特征;(3 )铀石激光原位同位素年龄测定数据;(4 )伊犁盆地煤等有机质成熟度;(5 )伊犁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方解石肢结物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同位素测试数据等.该模式合理解释了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原因,预示着煤层自燃形成的烧变岩及(近地表)表生热液疏导体系是陆相含煤盆地表生热液砂岩型铀矿主要的找矿标志.


上一篇:伊犁盆地小泉沟群沉积相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下一篇:天然裂缝对页岩储层网状诱导缝的控制作用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成都理工大学版权所有 © 2015  蜀073568422号
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邮政编码:61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