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古隆起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关系

作者: 钟勇 [1,2] ; 李亚林 [1] ; 张晓斌 [1] ; 刘树根 [2] ; 巫芙蓉 [1] ; 刘定锦 [1] ; 邓小江 [1] ; 陈胜 [1] ; 杨飞 [1] ; 李小娟 [1] ; 蒋波 [1]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 拉张槽 下古生界-震旦系 烃源岩

摘要:根据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为深化对四川盆地基础地质的认识开展相关构造演化研究。通过震旦系顶界古构造恢复,对比分析拉张槽分布范围与各期川中古隆起分布范围,研究了古隆起演化与拉张槽的关系。以拉张槽和古隆起为主体可将四川盆地划分为12个区域。认为川中地区的隆起是伴随着早寒武世拉张槽由隆起转换为凹陷演化形成的,川西南地区在晚震旦世拉张槽隆升剥蚀阶段已具有雏形。拉张槽东西两侧是相互独立的构造区域,印支期(晚三叠世)古隆起与拉张槽具有北东向联合古隆起特征。此后演化特征仍具有差异性,特别是喜马拉雅期至今的演化过程中,川西南地区的隆升幅度远大于川中地区,致使现今构造特征表现为震旦系顶界构造川西南与川中分别位于同一隆起构造的高点和斜坡位置。因此,绵阳-长宁拉张槽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原生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和川中古隆起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古今油气藏的形成、调整和保存具有控制作用。


上一篇: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构造震旦系-寒武系含气层系流体特征
下一篇:川中磨溪构造寒武系龙王庙组油气运聚期次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成都理工大学版权所有 © 2015  蜀073568422号
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邮政编码:61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