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深部地质过程的流体包裹体与稀有气体同位素示踪

作者: 邓碧平 ; 刘显凡 ; 张民 ; 赵甫峰 ; 徐窑窑 ; 田晓敏 ; 李慧 ; 胡琳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稀有气体同位素 流体来源与演化 壳幔混染成矿机制 老王寨金矿床

摘要: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成矿前阶段(Ⅰ)均一温度集中在300.0~350.0℃,盐度(NaC1质量分数)介于9.209%~9.856%,成矿压力变化于82.7~108.4 MPa,侵位深度约为3.18~4.17km;成矿阶段(Ⅱ)均一温度主要在195.0~225.0℃,盐度介于4.495%~4.650%,成矿压力变化于71.1~73.6 MPa,侵位深度为2.73~2.83 km;成矿后阶段(Ⅲ)均一温度在106.8~171.1℃,盐度介于2.737%~4.650%,成矿压力变化于41.0~46.0MPa,侵位深度约为1.58~1.77 km.稀有气体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3 He/4 He比值平均为0.461 4 Ra,居于地壳与地幔的特征值之间;40Ar/36Ar和38Ar/36 Ar平均值分别为341.8和0.206 75,居于地球大气与MORB或OIB的特征值之间;129~136 Xe/130 Xe比值与大气比值相比,均表现出有过剩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温压较高的含CO2深部热液将金属元素向浅部运移,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加上CO2的逃逸,导致溶液过饱和,金与黄铁矿等硫化物沉淀下来形成矿床,呈现出从成矿前阶段(Ⅰ)→成矿阶段(Ⅱ)→成矿后阶段(Ⅲ),含矿流体以温度、压力、盐度和侵位深度降低的连续演化特点.这一演化过程反映来自深部的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和物质相互作用,引发壳幔物质混染,从而有利于成矿作用的进行.


上一篇:滇西马厂箐埃达克质富碱斑岩特征、成因与成矿意义
下一篇:内蒙古锡林浩特—阿鲁科尔沁地区林西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成都理工大学版权所有 © 2015  蜀073568422号
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邮政编码:610059